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从15亿利润沃得终止IPO,想到的内控故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转自:饶教授说资本

  2023年10月25日,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IPO被宣布终止注册,沃得是国内联合收割机龙头,2021年市占率超2/3,2022年销售收入112亿,归母净利润15亿。

  2022年1月创业板上市委会议审核通过,2022年2月28日提交***注册。在会注册期间,***组织了现场核查,发现诸多规范类问题,最后在会18个月后,提出撤回注册申请终止IPO。

  根据注册阶段问询问题,报告期内沃得存在:(1)部分经销商向信贷机构抵押发行人存货融资;(2)部分经销商回款来源于发行人关联方和员工,涉及金额12,174万元;(3)账面存在较多手工成本调整单;(4)存在发行人员工在关联方处领薪;(5)钢材实际耗用量低于最低理论耗用量;(6)发行人关联方丹阳曲阿的资金流水存在篡改等等不规范事项。

  我常说,IPO需要两只手,一只手业绩,一只手规范。

  没有业绩,入不了门槛。业绩偏小刚刚达标,往往审核严格,规范问题容易放大,成功概率小。目前行情,科创板、创业板,少于5000万净利润(扣非和归母孰低)基本不靠谱。主板要符合大盘蓝筹标准,1亿净利润是少不了的。

  不过业绩仅仅是一只手,是个必要条件,是个进入审核门槛的标准,而非IPO成功的充分条件。你看沃得,15亿净利润,够高,不过规范不到位,内控有问题,你这15亿是不是真的?很多人都会有疑问。

  更重要的,审核审的是什么?是发行条件,发行条件基本都是规范性问题,也就是你符不符合发行条件,例如《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》中发行条件规定: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且被有效执行,能够合理保证公司运行效率、合法合规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。

  在沃得被***现场核查并问询的问题中,有一个引起了我的兴趣,“钢材实际耗用量低于最低理论耗用量”。沃得的情况是实际消耗小于理论消耗,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合理解释会被怀疑为虚减成本式的财务。

  实际消耗与理论消耗不符是一个重要的内控信号,可能是管理不善、可能是舞弊、也可能是财务。

  让我想起我经历过的一个内控故事,也是理论消耗量与实际消耗量不符。这个故事我写入了上一本书《这就是会计:资本市场的会计逻辑》。

  小饶的内控往事

  20年前老饶还是小饶,当时小饶在PCB工厂当财务经理,成本控制/成本改善是制造企业重要管理活动,特别是像小饶做财务经理的这种集团企业的制造子公司,制造企业的市场销售是由集团控制,企业日常经营重点是按集团生产按质按量按交期生产交付,从集团财务角度看制造企业是个成本中心,成本控制是除了质量交期以外的第二个经营重点。

  成本控制/改善的发起者是财务,主要是成本控制/改善指标体系的建立、制作以及数据跟踪收集,提供成本控制/改善的数据和方向,具体成本控制/改善行动由成本发生的具体部门根据指标数据,对于异常或者重要成本项目进行分析,提出成本控制方案和执行措施,财务部门逐月根据指标监控成本改善活动的效果。

  老话说:业绩好的时候搞生产,业绩差的时候降成本。电子制造业周期性很强,挣钱的时候像印钞机,赔钱的时候像无底洞,主要是资产特别重,集团大老板曾经说过:他是误入了这个行当,脱不了身,赚一块钱,还得再借一块钱投入到设备升级,否则就玩不下去,结果钱赚得越多借的钱也越多,资产越来越重。

  小饶来的时候正好是赚钱周期的尾巴,转眼整个行业都进入了冬天,利润大大下降,此时集团的管理重心就转到了成本控制和改善上,香港人不叫成本改善叫cost down,要降成本,财务部门是发动机构和监测机构,自然成本控制成了小饶的主要工作。

  成本控制第一步就是成本分析,这个小饶在行,就是个重点项目分析,抓大放小,教导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,换成商学院用语就是原则,帕累托定理。重要性原则。

  成本控制也是一样,主要是要抓住成本构成中的重要项目来重点关注,例如软件企业主要生产能力就是人,人工成本就是关键,而制造企业成本构成就很不一样,小饶所在这家电子制造企业,最主要的是物料,占了成本费用的80%以上,所以抓物料成本是第一个方向,物料有上百种,也是有大有小,核心是要看那些占比高的物料。

  一阵分析,小饶筛选出了几个重点物料作为近期成本控制和改善的重点,物料成本有几个因素构成,一个是购价格,一个是使用消耗,前者是购部门的职责,后者是生产部门的职责,大的集团通常市场和购都是集团统一运作的,购价格这个只能提提,制造单元往往没什么控制办法,只剩抓生产消耗了,方法是建立起消耗指标。

  例如铜是关键物料,就要建立起铜的消耗量指标,在这个企业是生产一平方英尺产品消耗的铜的数量,这是有历史指标,看起来挺简单,按照这个思路小饶把主要物料的指标建立起来,每月跟踪计算,数据出来以后,每月在成本控制会上汇报。

  几个月下来,小饶慢慢发现问题,如果这个月指标上升了,生产部门就会强调这个月的产品特殊性导致的,历史指标是个平均数不能反映特殊产品的需要,其他生产环节都是正常的,这么一来,实际上这个成本控制活动也就成了每个月的数据呈现和口头解释会,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结果。

  这天成本控制会后,总经理把小饶叫到办公室说:铜这个物料要重点关注,今年铜价翻了番,对我们成本冲击非常大,如果不能在消耗上进行控制,会对今年的KPI完成产生致命影响。用历史成本进行控制没有任何作用,不可能对生产部门产生实际作用,饶经理,你研究一下标准成本的方法,我个人觉着理论铜消耗量是可以算出来的,我们要按理论标准进行控制。

  小饶从总经理那里回来,跑到工程技术部门了解了一下,发现尽管产品个性化很强,但是现在技术是很先进的,全部图纸都是电子化的可以每个具体产品计算出理论消耗量,小饶又和生产部门交流了一下,铜的使用就是生产部门按照生产领出来加到电镀槽中,产生的废液按铜含量卖给供应商回收,理论上讲,加进去的铜,就等于电镀到产品上的铜,留在电镀液中的铜和以废液形式出售的铜。

  了解清楚以后,小饶在总经理支持下,请IT在ERP系统里增加了一个铜消耗的小程序,工程技术部门把系统里本月产品理论消耗量直接导入该程序,电镀液含量和废液出售数据也由生产部门和物料部门输入系统,这样就得出了本月针对具体产品的铜理论消耗量。

  第一个月数据出来,令所有人大跌眼镜,尽管已经给理论消耗量增加了损耗系数,实际消耗量竟然比理论消耗量大一倍,生产部门认为一定是技术部门算错了,技术部门检查再三认为没算错,双方顶上了谁也说服不了谁。

  最后总经理亲自介入看了技术部门和小饶设计的程序,反复核实,看起来没问题,为何理论值为何要比实际消耗小这么多,难道铜锭也会像扇贝一样会自己游走?小饶自己也没什么主意,这么僵持了一阵,后来就没人再提这事了,再后来小饶也离开了这家企业。

  过了大半年,小饶碰到以前的老同事,告诉小饶你知不知道你那个铜消耗的cost down后来搞出了大事情。原来小饶走后,企业情况更糟,总经理给生产部门很大的压力要按理论耗量考核,后来还换了生产经理,新来经理给底下施加了巨大压力,结果有人顶不住压力就说出来了,原来其实是有人偷铜,是舞弊,结果抓了好几个人。

  小饶听了觉着匪夷所思,这铜怎么偷的,这里面好多环节,购部门订货,货到了物料部门验收入库,部门下生产和物料,生产部们工序上按生产和物料领用铜锭,加入电镀槽,铜就溶解在电镀液中,电镀液中的铜月底化验浓度盘点存铜,废液和淤泥中的铜也是化验后,按含量出售给废料回收企业,这个流程小饶都查过,数据都对的上,怎么偷得呢?

  小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老同事说:你在企业里使劲查,数据都对,流程都可控,你没想到的是,铜锭订货10吨,实际送来只有7、8吨,购部门、物料部门、生产领用串通舞弊,少的几吨铜折现后再由供应商分给各个环节的人,这样搞了好多年,上下都心知肚明,这回亏损太严重,总经理受不了强压下来,还换了新的生产部经理,结果这个利益小团队内部由于压力和分赃不均闹了内讧,就有人出来告密,这才发现了怎么回事,后来总经理报了案,公安介入调查、抓了人才搞清楚怎么回事。

  小饶惊讶道,以前学习内控,讲绩效考核可以防止舞弊,当时真没理解,现在明白了为啥内控系统里面很强调绩效考核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