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◎上海证券报记者 孙越

  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中最主要的中介机构和参与主体之一,是服务实体经济的“主力军”。活跃资本市场,提振投资者信心,必然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参与。那么,中国资本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金融机构?如今,这一问题的答案正变得清晰。

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,“完善机构定位,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,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,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”。会议还首次明确要求“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”。

  根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,中国***表示,支持头部券商通过业务创新、集团化经营、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,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。

  可以说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不仅明确了金融机构的自身定位,也为金融机构展业指引了方向。

  当前,金融机构应“审时度势”,以更长远的眼光、更高的站位认清自身的使命担当。“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”,一方面要求投行自觉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和实体经济的使命,主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,促进科技、产业和资本的高水平循环;另一方面要求投资机构强化专业投资、价值投资理念,融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大局。

  投资银行是连接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的“纽带”。数据显示,今年前三季度,A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832亿元,其中IPO融资规模3279亿元、再融资规模5553亿元。在整个承销规模中,前十名券商占据了75%的份额。在“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”的进程中,头部券商应当继续发挥“头雁作用”。

  一流的投资银行,应当有一流的专业能力,专业是其“安身立命”之本。一方面,投行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围绕国家政策导向进行业务研判,引导金融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;另一方面,投行要回归“价值发现”本源,提升行业研究能力、价值发掘能力和定价能力,推动更多具备持续经营能力、有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上市,夯实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的根基。

  一流的投资银行,应当要有一流的风控能力,合规是“不可逾越”的底线。投行作为中介机构,要把好“入口关”、当好“看门人”,狠抓投行业务内控合规建设,严防投行项目“带病闯关”,提升执业质量和内控水平。

  一流的投资银行,还应当“取长补短”,注重与国际同业的合作。目前,国内投行与国际顶尖投行相比,在规模、经营效率、创新能力等方面仍存在差距。未来,在深化金融业双向开放的背景下,国内投行应该加大融入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。尤其是头部投行,应该着力推动高质量“出海”,提升海外市场核心竞争力,用实际行动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打通境内境外双循环“金融动脉”。

  投资机构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“中流砥柱”。据统计,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占比已从2019年初的4.1%升至目前的8.2%,自成立以来累计为投资者盈利4.9万亿元,已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,在“活跃资本市场,提振投资者信心”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  对于投资机构而言,投研能力始终是其核心竞争力。一流的投资机构,要有一流的投研能力,要有独立的专业判断能力,不能急功近利、过于浮躁,不能人云亦云、盲目跟风,应当自觉杜绝“风格漂移”“高换手率”等博取短线交易收益的行为,在市场波动中发挥中长期资金的“稳定器”作用。

  从长远来看,培育一流的投资机构,需要切实从治理体系、考核模式、激励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,践行专业投资、价值投资理念,在提高长期投研能力的基础上,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财富效应,提升投资者获得感,让投资者能够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  风劲潮涌,自当扬帆起航。站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口,资本市场被赋予新的使命,金融机构迎来做优做强的重大历史机遇。我们期盼,未来有一批实力雄厚、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一流金融机构跻身全球金融舞台。我们相信,这些“机构力量”的崛起,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,促进市场秩序和生态完善,带给广大投资者一个更加成熟、健康和活跃的资本市场。